富贵芳华_分卷阅读_333
作者:藕花      更新:2020-07-27 09:20      字数:2282
  而辛升乾是当过官的,多年历练,自然精明无比,但凡辛姨娘有略含糊些的地方,他立即加以追问,时候不长,便把宁家这些年大大小小的事情套了个底朝天。
  除非是些极机密的事,譬如英王府在宁家蚕丝生意中的分红,还有万大有跟宁家的合作,辛姨娘实在不知。所以辛升乾也以为是夏家给夏珍珍弄来的好蚕种,帮着宁家做起的蚕丝生意。
  不由得是又羡又妒,想宁怀璧倒是有福,就算娶个媳妇上不得台面,但能替自家赚来大把银子,也不算亏了。
  只这些做的都是正当生意,况且劝农耕桑一直是国策,就算宁家打了个擦边球,违反了官员不得从商的禁令,到底事情不大,也算不得什么把柄,不好拿捏,于是辛升乾又问起进宫的两个姐儿。
  辛姨娘如实道,“二姐儿年纪虽小,却很有些鬼点子,不好拿捏。大姐儿倒是老实,只不大出挑,且是庶出,只怕摆在皇上跟前,也难投眼缘。”
  辛升乾点了点头,心底正琢磨着,忽地听见酒楼底下一阵喧哗,正有伙计跟本地乡亲说起闲话。
  赞新来的县令如何英明,又有掌柜吩咐明日去请个土地爷爷的画像回来,往后就不必跟人挤破头去上香云云。
  辛升乾又打听起此事,可辛姨娘却是一问三不知,更不知是夏珍珍出的主意,只道,“这些正经公务上头的事情,我家二爷从不带到后宅。便说,也只跟太太说说罢了。”
  见她身上也实在问不出什么,辛升乾跟她约定好事情,便打发她走了,自也离开。
  及至上了马车,点一点自己送出去的礼物原封不动的退了回来,然后见宁家只添了几样笔墨茶叶布料,虽东西精致,份量却少,不够贵重,心中又生不满,越发觉得被人轻视,暗想着要如何给宁家下个绊子,方消他心头之气。
  第314章前程
  且不提辛升乾的满腹牢骚,宁怀璧这边倒是诸事顺遂。
  腊月十六这日一早,铁匠铺就把改铸好的大小香炉给他如数送来了。而衙门里,等着请香炉的各家管事们,更是早早的捧着银子在这里等着了。
  许多人家为表慎重,还格外请了道士,打算挑个吉时,在土地庙前做场法事,再把香炉请回家去,所以他们更希望有宁怀璧这个县太爷出面主持一下。
  为此,各家还格外备了红包,半遮半掩的塞给新任县太爷。
  这个没问题。
  宁怀璧当然是清官,可清官也要养家糊口,还有县衙上下那么多人要打点,只要不是刻意行贿要他去包庇纵容,判些冤假错案,少少人情往来倒也无可厚非。
  所以宁怀璧大大方方收了红包,让金墨做个记录,转手就全交给了张书吏。
  吩咐他去采买些鸡鸭鱼肉,给县衙上下人等皆备上一份,只当是县太爷过年给大家发福利了。另外多备两份,他留着送礼。
  张书吏着实吃了一惊。
  老话说得好,千里当官只为财。在衙门里当差,就没有不收礼的。
  当然也有清廉到连口茶都不肯喝人家的,譬如十年前的唐县令,可看那他至今还在蹲城门,就知道在官场上过于清高是个什么下场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连圣人都知道,水太干净连鱼都养不活,对人要求太严格了,也是交不到朋友的。
  但能做到宁怀璧这样,愿意把人家送到他嘴里的肉吐出来,还分给大家,也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说他此举是在邀买人心的话,估计没有哪个下属不愿意被这样的上司收买。反正张书吏先就被收买了,还给宁怀璧出了个主意。
  “这东西若大张旗鼓的送出去,只怕人看了会说闲话,也怕家里不懂事的妇人还要挑肥拣瘦。大人如若有心,何不干脆把银两直接付到铺子里,然后发个票据,让各家妇人自己去挑拣?总之票据上写明一定的钱数,要什么由各人自选,岂不省了好些麻烦?”
  宁怀璧觉得这主意很好,索性一并交给他办了,并道,“你们几个管事的,自可以稍多些。要什么,你们自去商议。”
  说完,他便去土地庙主持派送香炉的仪式了。
  张书吏再次谢过,回头立即找了县里的另一位大管事,掌管缉捕,牢狱的盛典史。
  因桃县本身就架构复杂,所以县中并没有设县丞一职,他俩一文一武,基本就是除县太爷外,最有实权的地头蛇了。
  二人搭档多年,交情也甚是不错。听说县太爷要给大家送礼,盛典史也十分欢喜。
  当下一商议,为不打眼,决定只订两样东西。
  一样是糖果,因要过年,糖果这些东西寻常人家做不来,必要去买的,这个钱省不了。
  另一样就是布匹。
  倒不是这俩大老爷们爱打扮,而是想到若全买吃的,吃完也就完了。倒不如买些布料,让家中老小做几件新衣裳,回头说起来,也能念宁怀璧一年的好。
  当然,还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原因,就不必提了。
  县上开干果铺子的是盛典史家亲戚,而布庄老板跟张书吏亦是老交情。这两家平白多了桩送上门的好生意,自然不会乱嚼舌根。
  只宁怀璧说还要单送两份礼,光拿糖果和布料似乎就有些不好看。
  张书吏和盛典史想想,决定按本地风俗给宁怀璧备了两样年礼。
  里头有酒有肉,有鸡有鱼,还有新年必备的年糕糖果,足足凑齐八样,装在两只贴着红纸的竹筐里,齐齐整整送到宁怀璧在后衙的家中去了。
  夏珍珍收到还挺莫名其妙,听说是宁怀璧要送人的,便也不多问。只指着另一担子风鸡风羊,还有腊肉米蛋等物不解的道,“这也是要送礼的?”
  张书吏就笑了,“这倒是我和盛典史,自家做的。不过奶奶不必推辞,连宁大人都自己掏钱给咱们买年货,难道就不兴咱们也孝敬下宁大人了?且也不是什么花钱的事物,都是自家的鸡鸭猪羊做的,若不收倒是瞧不起咱们了。”
  夏珍珍只得收下,又要拿钱打赏他们。
  可张书吏哪里肯收?只道,“旁的东西倒也罢了,奶奶若嫌粗糙,给下人吃也使得。只这两袋胭脂米,是今年秋天我家乡下亲戚才打下来的新米。虽比不得御田里进上的好,但给老人孩子熬粥,也是极补气养血的,您留着自个儿吃吧。”
  说完他二人撂下东西,抬脚就走了。
  夏珍珍也不好拦,到底赶忙让婆子回屋拿了两包藕粉红糖,追出去送给二人才罢。
  这藕粉在江南常见,在北方却着实是个稀罕物。尤其和红糖一起,可是年下孝敬老人的好物。
  张盛二人又多收一份礼,皆是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