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水淹奈良支队
作者:
飘逸 更新:2021-06-19 00:06 字数:4191
第233章水淹奈良支队
通往上漂的公路上,此处是低矮的丘陵,这是接近罗霄山脉的地区,再向前就进入罗霄山,地形险要。日军第13混成旅团辖八个大队,其中五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一个骑兵搜索队,工兵大队,满员九千多人,此时又加上一个重机枪大队,兵力已超过一万人和日军一个守备兵团相似。
旅团长奈良川雄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参加过日俄战争,算是日军少有的智谋型战将,深通中国文化。因为在对俄国的战争中在中国东北残杀中国人,被清政府向日本追究责任,为了取得中国东北的控制权,消除俄国对中国影响,日本向清政府表示歉意,把责任推到奈良川雄身上,把他免职。
其实日本是很欣赏奈良川雄的成绩,只是做给清政府看而已,明着把他免职,实际进入陆军参谋部和石原莞尔等人一起研究谋夺整个中国,因为他对中国很了解,多次进入中国考察。
尽管在这些行动中有很多建树,可他有些瞧不起后来那些少壮军官,加上年纪又大了,所以升迁并不顺利。同时因为和海军方面关系好,受到陆军部门的排挤,一直担任文职工作。
直到日军大肆扩编部队,准备向南进攻,才被再次召回任用陆军职务。但也只是成为一个少将旅团长,让奈良川雄十分不满。这次终于亲自领兵作战,打算好好表现一下。他提议使用侧翼迂回从南侧利用中国军队防守正面的机会,直接向上漂进攻,可以通过罗霄山直接进攻株洲,从而打开长沙的大门,让薛岳措手不及。
因为那里地形险要,不利于师团级大部队进攻,中国军队必然防守正面,侧翼兵力不多,应该能成功。一旦长沙防御上出现问题,整个防线就会松动,如果薛岳调兵回援正面就能突破,从而达到占领长沙的作战目的。
同样很有才能,作战水平不错的冈村宁次对此大加赞赏,命令第17混成旅团守南昌,向南进攻抚州方向,第13混成旅团轻装向西南方向进攻,从高安地区直接向早乡进攻,那里有第6师团进攻,所以中国军队不容易发现,侧面也有日军进攻,掩护奈良支队偷袭。
战斗一开始,进展顺利,奈良川雄利用中国军队和日军正面在大城市,战略要点争夺,城镇没有兵力的机会,避开主要公路走偏僻的地方快速前进接连攻下几个县城,占领早乡,进而向前准备占领上漂,从那里可以通过罗霄山攻向株洲,从侧面攻进长沙。
奈良川雄很是得意,只要他越过罗霄山,薛岳知道都晚了,因为想挡住一个旅团的进攻,少量的部队根本就不行,因此奈良川雄的辎重很少,大部分是武器弹药,粮食就地解决。为了封锁消息,他采用了集体屠杀的政策,沿途的村镇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奈良支队所过之处一片废墟。
惊恐的百姓,全部向深山里面跑,这种凶狠的手段,确实起到作用,一直过了万载县也没有发现中国军队大批调动的迹象,所以他很得意。
冈村宁次也很注意这支奇兵,他派出第13混成旅团,也是寄予希望的。薛岳此人很难斗,他并没有坚守南昌,让日军进入非常不利的地形,而且九战区不少部队都是湖南兵、广西兵和云南兵,他们比第五战区的兵力战斗力强,最主要这些地区比较富裕,又连接南部地区,军队的装备要比西北、西南的军队好,所以日军进攻并不顺利。
机场上日军飞机大部分是轻轰,也就是侦察机,不断为奈良川雄提供情报,证明他的前面没有大型部队出现,后面也没有大部队追击,这让奈良川雄放心了。
只是昨天接到报告,在他的侧面出现一支部队数量不多,大概只有一个旅的兵力五六千人,对此奈良川雄并没有在意,如果不出现两个师以上的军队,他根本挤不在乎。指挥部队向前只要攻占上漂,就接近了罗霄山,只要过去中国军队调整也来不及。
所以从万载县出发以最快的速度扑向上漂,但他并不知道天空飞机发现的正是雪狐总队第二支队戴宗和赖昌文指挥的部队,他们没有从后面追赶奈良支队,而是从他的侧面向西超过日军。
这种高空侦查并不能确定部队番号,所以奈良川雄并不知道这是他们最忌惮的雪狐部队。戴宗根据命令是秘密潜近抚州的,而薛茹又在南宁弄出那么大动静,正在包围南宁解决第七十三军,所以奈良支队并不知道日军的克星雪狐,已在前面等着他了。
距离上漂不远的一个丘陵,连绵的山区间没有什么高大树木,也没有密林,不少茶树点缀在山坡上,青绿一片,景色十分优美。不太宽的河流从山涧流过,河水不宽,但河床很宽,两面的细碎的河卵石,中间的水只有两三米深,因为落差很大,所以水流还是很急的,一条木桥已然断裂,一看就是人工拆毁的,公路不宽,还算平整。
举着望远镜看着河面,奈良川雄从汽车上站起来,他被左右的风景陶醉,真是不错的地方,这里很快就是大日本皇军的,以后自己退役了应该来这里。
此时是金秋时节,天气也很好,秋茶以摘完,茶园中人影也没一个,也可能是早就逃跑了吧?毕竟消息近距离还是能知道的。中国百姓胆小,他们是不敢反抗的,在这些县城大多是一些地方保安部队,战斗力低下,武器装备低劣,对付个山贼土匪还行,和日军作战那不用想都不可能。
看着不断聚集在河边的部队,奈良川雄抬头看了看天空,时间不早了,应该尽快渡河,重机枪车和步兵炮还无法渡过这样的河水,但那座桥以拆毁,证明中国军队以知道,所以不能耽误。一旦在渡河的时候遭到攻击,也很困难。此处无险可守,夜间更不利,只有过了河滩进入其他地方才能安全一些,支那人一贯夜间偷袭。
他对身边的参谋长崎兵太郎中佐说道:“命令工兵加快修桥,其他部队以大队为单位分断渡河。”
“嗨”崎兵太郎点头答应,向部队传达命令。日军五个步兵大队避开前面的修桥的工兵,在上下游选择河段,派人探路准备涉水过河,毕竟这里的水不深。
奈良川雄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个根本不适合伏击的地点,雪狐第二支队就在这里。此时四个大队分别在四个角上,距离鬼子能有一里多地远。伏击距离这么远,步机枪够不上,根本不可能,所以奈良川雄才没有防备。再说以五六千人伏击一万多日军,又是白天时间,奈良川雄少将怎么也想不到。而且还不是单方面击溃作战,是四面包围,这是打算全歼的架势。
这时候第七大队张虎的第三十五中队就在上面一公里的距离内,副队长王明着急的说道:“队长怎么还没有消息,快弄不住了。”
中队长雷放说道:“急什么,老子也着急,告诉兄弟们想办法。”
王明说道:“想什么办法,兄弟们裤子都用上了,再弄下去就光腚子了。”
雷放也没办法,当初没想到鬼子这么谨慎,时间拖这么长,又担心水位太高鬼子不渡河,所以麻包不够用,水坝太矮,眼看快益出来了。
这是一个小山丘,两边不算太高和下游落差也就能有五米多深,但是有两侧的小山挡着,把下面的闸口一堵也能蓄不少水。接到命令的第三十五中队用最快的速度骑马来的。就是为了争取这两天时间才暴露了部队,被日军侦察机发现雪狐行踪。总算不错,一来雪狐太少,二来日军也不知道是雪狐二支队,因此奈良川雄还是原计划向前。
当知道鬼子如期到达新名河的时候,戴宗和赖昌文松口气,这是沿途发现的地方,把伏击地点设在这,是雪狐战术无法提前计划,也没法预测。就种战术根本和常规作战沾不上边,并不是提前算计好的。从地图上知道什么地方,制定出作战计划,有时候完全是临时决定的。
根据尖兵发现这里的地形,戴宗才想到这个伏击地点,和赖昌文研究出这个伏击作战方法,奈良川雄是怎么也无法提前知道的。
当戴宗决定把这里当伏击地点的时候,赖昌文一下没明白过来:“我说老戴,这里不好吧?我们埋伏近了,鬼子能发现,如果太远我们没有重武器如何接近鬼子?”
戴宗说道:“你看这里的地形,我想起来小姐给我们说的故事来,还记得小姐那次讲的岳飞传吗?”
赖昌文摇头:“那我倒是记得,不过和这里有什么关系?”
戴宗得意的一笑说道:“还记得那段青龙山八百破十万吗?”
赖昌文举起望远镜向周围看了一会说道:“行,有头脑,难怪小姐再建雪狐让你当大队长,那还等什么?快点,我们冒险赶两天时间,不就为这个吗?”
戴宗知道赖昌文明白了说道:“我带领第五第六在南面、北面,你带领第七第八在东面,西面准备,留下观察兵发信号,我们来个五千破一万。”
说完了两个人连忙开始准备。其实从后面追赶日军超过他们的时候,沿途就在寻找可以伏击收拾鬼子的地方,终于找到了好地方,当然是几千人开始行动。
如今就等着到时间了,挖了地窖躲在下面的侦查小队长从土缝中用望远镜观察远处鬼子,乱哄哄的在河边河滩上搭建浮桥,准备把大炮弄过去。在上下一公里范围内日军分成几个大队开始渡河。
对面传来几声枪响,证明有小股部队阻击,奈良川雄不敢太少部队过河,有可能被人半渡而击。好在这是河水不深,他让五个步兵大队同时过河,两边岸堤也不高,完全可以一举过去,少量的部队也阻挡不住。
雷放终于看到了天空爆发出的三朵黑点烟雾,那是烟花发出的黑烟,是进攻的命令,对身边急得不得了的王明说道:“炸。”
一个士兵早就把握在手里的木柄压下去,一声深闷的爆炸,让好几米高的水坝突然炸开,上面蓄满的水憋了两天,前冲的河水轰的一声激起两三米的水浪,咆哮着向下游冲去。响晴的天空,干爽的大地,突然出现的洪水如同山洪暴发一样向下游一泻千里。
这就是戴宗根据薛茹说得小说岳飞传想出的战术。薛茹也不知道历史上有没有,是不是刘兰芳老师自己创作的,但说给高级军官的时候,只是启发他们军事作战,讲究用地形和地利借助自然的力量,灵活作战。所说的例子是两个,一个是青龙山八百破十万,一个是三国关云长水淹七军。而看到这个地形的时候,戴宗想到了这个战术,把上游这个浅浅的小峡谷用沙包垒起来,在上面造成一个小水库,用了两天两夜时间蓄满了好几十万吨水,弄出一个小湖泊出来。
如今日军刚开始渡河,正是三分之一在河岸,三分之一在水里的时候,观察兵发出了命令,上游三十五中队雷放炸开水坝,眼看堵不住的洪水,他说堵不住了,要不是因为沙包太少,水以漫出来,下游可能不会有河水,是开阔的河床了。
本来河很宽,也很深,只是水被堵上才显得不宽也不深,这种人工制造的洪水,虽然后援力量不大,但第一股水势威力却不小,奔腾的河水猛烈的冲了下来。
当站在岸堤的奈良川雄和参谋长崎兵太郎看着远处外冲过来的水墙,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当他们明白那是水的时候肝胆俱裂,因为他们自己也在水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