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太后归政
作者:古西风      更新:2021-07-20 09:14      字数:3292
  曾纪芸站在军帐门口心中顿时犹如被冰雪覆盖,她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老天爷要这么惩罚她。先是自己的父亲不同意这门婚事,好不容易等到父亲改变了主意,但是那个情郎又反过来改了主意,拒绝了自己。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曾纪芸掀开军帐,满脸梨花带雨的冲曾国藩大吼了一声。
  “纪芸,你怎么会在这里?”
  曾国藩回过神,看着曾纪芸崩溃的表情,微微愣在了原地。
  “父亲,我恨你们,我恨你们。”
  曾纪芸嗔怒的嘶叫了一声,掩着嘴就朝军营外面跑了出去。
  “纪芸,你快回来,不要乱跑啊。”
  曾国藩急忙追了出去,心里一急,胸口就不住的泛起疼来。眼前一模糊,身子一仰,就朝后面倒了下去。
  与此同时,北京城的红墙内正在经历一场天翻地覆的权利交替。
  恭亲王头一天才把洋人的条件告诉了两宫太后知晓,第二日便有王公大臣不断的上书,要求两宫太后以社稷江山为重。放弃垂帘听政,还政同治帝。
  两宫太后在一起密谋了一夜,终于迫于压力,下了一道撤帘归政的懿旨,同意还政皇上。两位太后移居颐和园,但是念及皇上年幼,特赐封恭亲王为摄政王,赐封镇南王乔志清、肃毅伯荣禄、四川总督骆秉章、浙江巡抚李鸿章、福建巡抚左宗棠、河南巡抚袁甲三、山东巡抚丁宝桢、江西巡抚刘坤一为八位辅助大臣,护国大将军。辅佐幼帝尽快平定曾国藩之乱,重振大清江山万世永垂。
  两宫太后的这一招高明的厉害,一下旨便把曾国藩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孤立之中。在懿旨下达各督抚后,荣禄首先上表拥护。出人意料的是李鸿章第二个上表拥护,紧接着各省督抚也相继上表拥护,只有乔志清保持沉默,两边都不搭理。
  曾国藩本就为了曾纪芸的离家出走病倒在了床上,自从那天她听到乔志清拒婚的消息后,就不知道去了哪里。曾国藩四处派人寻找,甚至派传令兵去了苏州告知乔志清,在乔志清满地的寻找下,也没有找到曾纪芸的踪影。曾国藩又气又急,一时旧疾复发,在床上躺了好多天都没有起色。
  各省督抚接二连三的发表了讨贼檄文后,曾国藩得知消息,一时又病情有加重了三分。
  曾国荃找遍了名医给曾国藩医治,但都没有效果,反而越看病情越是严重。一个月下来,每日紧靠着一点稀粥维持生存。从前还算是富态的体格,一时间消瘦的如同枯槁一般。
  湘军北伐的战斗也屡屡受挫,在曾国荃回到军营后,没过几天,便重新把持了军政。重整旗鼓后,就在水师的调度下,带着十多万的先遣部队过了长江,直插河南。
  自古以来都是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从来都是天下的粮仓,曾国荃自然首先把目光盯在了这里。湘军一直奉行以战养战的补给策略,每到一地便把城池洗掠一空。如今汉口武昌各府县都被搜刮了干干净净,曾国荃已经欠了兵勇多日的军饷,仓促进攻河南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僧林格沁的十万蒙古铁骑就布防在驻马店一带,湘军轻松的攻破了信阳府,再朝北突进的时候,便和僧林格沁迎面相碰。
  骑兵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可谓是势不可挡,即便湘军用了枪阵阻挡,但还是不断的收到骑兵的袭扰冲击。追又追不上,退又退不远。曾国荃气急败坏的坚持了十几天,就损兵折将上万人之多。
  曾国荃无奈下便率大军退守到了信阳,利用山地才勉强阻击了僧林格沁的一阵阵冲击。可更大的祸患又从东边扑面而来,那就是由荣禄率领的九万多全副洋枪配备的新军,荣禄也正式把这支新军命名为“护国军”。
  护国军实则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实弹操练,荣禄在乔志清那里购置军火三日后,便让部队昼夜不停的开始向西征讨。正好这时曾国荃与僧林格沁在中原激战,荣禄得知消息后,便加快了行军的步伐,意图与僧林格沁混合,两面夹击湘军。
  荣禄沿途一路攻城掠寨,拔掉了湘军在安徽和河南一线的所有据点。终于抵达河南境内后,曾国荃的大军已经退防到了信阳府的境内。荣禄一鼓作气,在信阳五十里外的罗山县肆意抢掠粮草,休整了一日。第二日天一亮,便向曾国荃发起了进攻。
  曾国荃本就被僧林格沁的蒙古铁骑打的窝火,现在荣禄又率大军来袭。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曾国荃主动后撤回了汉口,和僧林格沁与荣禄的大军隔江相望。因为彭玉麟的水师完全握着制江权,僧林格沁和荣禄也只能望江兴叹。
  事情的转机就出现在了两宫太后宣布还政皇上之后,英国首先信守承诺的派出了三条,五千吨左右的铁甲战船,沿江之上,帮助朝廷讨伐曾国藩。随后法国和美国也各派出一条六千吨的铁甲战船开赴汉口,协助朝廷剿灭叛贼。
  这一切都来自于恭亲王和洋人的密谋,其实洋人提出的条件也是恭亲王的意思。恭亲王已经给洋人许诺,要是洋人帮助自己执掌朝廷大权,恭亲王就满足洋人在各海关的一切通商条件,甚至免去各种进出口的关税。
  这场博弈终究有个输赢,照目前的情势看,曾国藩和两宫太后都输了。反而恭亲王成了最大的赢家,一跃成为摄政王,把持了京城的所有军政,权倾朝野。
  湖北汉口,湘军行营。
  曾国荃坐在一旁,无比伤感的看着床上奄奄一息的曾国藩,脸上满是悔恨的神色。
  曾国藩疲倦的抬起眼皮,知道是曾国荃坐在身边,张了张口,低声问了一句,“老九,最近有没有纪芸的消息?这个丫头到底去哪里了啊?”
  曾国藩说着就干咳了两下,眼睛里浑浊的泪水直流。
  “大哥,你先保重身体要紧,纪芸兴许只是生气回了老家。我已经派人四处打探了,兴许很快就有消息。”
  曾国荃端着汤药小心的伺候着他喝了几口,伤感的宽慰了他两句。
  曾国藩的胸口渐渐舒畅了许多,挣扎着扶起了身子,闭着眼虚弱的问了一声,“最近的军情怎么样?如今我们已经是众叛亲离,连粮饷的补给都成了问题。这些忘恩负义之徒果然如我所料,关键时候没有一个人派的上用场。”
  曾国荃不想瞒他,满脸愧色的吐了一句,“洋鬼子刚刚向我们湘军宣战,出动了五条大型铁甲军舰,朝汉口驶来。我看彭玉麟的水师也抵挡不了多久,我们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大哥,都怪我当初没有听你所言。若是我们当时就顺着朝廷的意思,裁撤湘军,兴许现在还能混个一官半职。”
  “算了吧,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就要竭尽权利,走一步看一步。若是上天真的要灭我们湘军,我曾国藩也无话可说。我们确实杀戮过重,如今有此劫数,也是在我意料之中。”
  曾国藩长叹了一声,反倒好似是看破了俗世,满脸都是平静。
  “那我这就让彭玉麟还有长江沿岸的各炮台关口做好准备,一旦洋鬼子的舰船过来,我们就和他们拼死一战。”
  曾国荃点了点头,事到如今确实后悔也没有退路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兴许还有一线生机。
  “恩,就这样定吧。九弟,你听大哥一句,再艰难也不要登基称帝,龙运这个东西是求不来的。吴三桂当年造反不成,以为登基称帝后就可以扭转乾坤,最后还不是被剿灭一空。我曾国藩为朝廷操劳了一辈子,不能临死前落个反贼的名声。我们还打上‘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这样我走的心里也踏实点。”
  曾国藩面色凝重的叮嘱了曾国荃一声,声音苍凉悲壮。
  “大哥,你就放心吧,我知道你的心意。这辈子你不做皇帝,兄弟是万万不敢有称帝之心的。”
  曾国荃使劲的点了点头,哽咽的回了一句。
  “那就好,那就好。你退下吧,我累了。”
  曾国藩深吸了口气,缓缓的躺下了身子,昏昏沉沉的又睡了过去。
  苏州府衙
  洋人军舰开赴汉口平乱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乔志清的书桌上。
  清字军水军师长黄文忠愤愤的站在书桌的前面,冲乔志奇正色的抱拳说道,“大帅,洋鬼子也太嚣张了。长江是我华夏的内河,怎么能让洋鬼子随意通行呢?我们虽然和曾国藩有仇,但是也不能放任洋鬼子胡作非为。”
  “朝廷无能,自己家里人吵架了几句,争不过就让外人来帮忙。他也不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洋鬼子有了这次的经验,对我华夏的欲望也势必会更加的强烈。你说的对,我们清字军决不能坐视不理。”
  乔志清看着军报上洋鬼子开赴的军舰吨位,和炮火的详细数据,满脸愠色的吐了一句。
  “那大帅的意思,我们是和洋鬼子干了?”
  黄文忠激动的瞪大了双眼,满脸的兴奋。
  “干了,不能让洋鬼子欺负我华夏无人,不过我们得考虑个完全的计策。如今我们只有一艘五千吨的‘华兴号’军舰,和洋鬼子实力相差悬殊,此次万不能硬拼。”
  乔志清斩钉截铁的肯定了一句,拳头狠狠的在军报上砸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