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良妾[红楼] 第150节
作者:大河东流      更新:2022-07-15 00:29      字数:3944
  他们夫妻两个感情怎么也不能说不好,偏偏送子娘娘就是看不到她,求了那么多的神佛,喝了那么多的药,没有一个有效的。
  哭过了之后,八福晋拿着帕子擦了擦脸,一字一句都含着血泪:“胤禩,是我对不住你……我会给你安排的。”
  她不能生,现在皇阿玛赐了人下来,再没有孩子就说不过去了,与其让那人生,还不如自己安排人。
  荣国府现在就剩下个架子,但姻亲姑旧还是有的,最显赫的就是王家和林家,就算林家与贾家关系平平,王家却是和贾家绑在一起的,能助他们成就大事。
  八阿哥心疼的拍着她的肩膀,默认了,不管是谁生的都好,无子,这点太不利了。
  这事林家也知道了,云舒瑶听了以后,一杯要喝的茶就这么停在半空中,惊诧。
  康熙这点的是什么鸳鸯谱,贾迎春和八阿哥?
  林老太太也奇怪,在梦中世界贾迎春是撂了牌子的,这一回倒是因为德妃发生了偏差,也不知道这对林家会产生什么影响。
  林如海想的倒不是这方面,八阿哥养在惠妃膝下,天然和大阿哥一体,贾家却是隐隐站在太子后面的,他不认为皇上是随手一指……
  第113章 好消息
  林如海对这件事的关注点在朝堂,太子和大阿哥之间的关系……
  林如海不认为皇上会不知道。
  太子跟过去相比,已经有些稳不住了。
  林如海能够明白太子为什么会急躁,当今圣上一看就是个长寿的,要是皇上还在,那么他就一直都只能是太子,皇上一天天老去,看着年富力强的儿子,皇上心里又是怎么想法?
  太子面对的不仅仅是皇上对他的忌惮和隐隐的防备,还有
  这些话林如海谁都不敢说,只自己独处的时候会暗自琢磨。
  皇上今年第六次南巡,回来之后去了一趟塞外,他都把大阿哥和太子带在身边。
  可以说这是皇上对他们两个的看重,换一个层面看,也可以说是皇上对这两位势力最大的皇子的忌惮,让皇上把他们两个都带在身边,放在眼皮底下,这样才能安心。
  再这样下去,不过就两种结局,一种是太子苦熬到最后,另外一种就是太子忍无可忍……林如海想到这里,收回了自己的思绪。
  他有些庆幸那个时候皇上大笔一挥把女儿指给了四阿哥,不然要是大阿哥或者是太子,他就要病重致仕了。
  他们身边的人难道都没有看出这股危机吗?
  不是。
  有些人是故意投机的,但有些人是被迫卷进去的,想要脱身谈何容易。
  这时候云舒瑶收到了她堂兄云常的一封信,她看了信的内容之后,就把信件原样的给了林如海。
  云常在扬州任职,管的还是是盐政那方面的事,这是一个很抢手的位置,他的消息也灵通,虽然薛家是在金陵,不过那边也是云常的关注范围,知道薛家上京之后,写了这么一封信来告诉他们薛家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薛家说的是来这里访亲,同时送女儿来学规矩,准备下一次的选秀,还有就是巡视在京城的生意……说得花团锦簇,但实际上他们是为了躲避命案。
  薛潘在和人争抢丫鬟的时候失手打死了人,那是个良家子,父亲还当过官,只是现在家中亲眷都去世了,他这一死,只有家中忠心老仆为他喊冤。
  当地的知府应当跟四大家族是有些关系的,这一起案件并没有什么疑虑,但却被压下,于是才有了薛蟠等人这一次的京城之行。
  云舒瑶皱眉,原来还有这么一遭?!
  林如海对这件事一点都不意外。
  呆霸王呆霸王,说他呆,是说他这人的性子有些一根筋,说他霸王,也是在说他的性子霸道不饶人。
  欺男霸女的事没少做,之前没那闹大是因为薛家在背后收尾,现在薛蟠手上有人命了,薛家收不住尾了。
  因为这封信,林如海对薛家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写了信让人去仔细打听这件事情的始末,然后叮嘱云舒瑶:“就这样吧,不用跟薛家走动过于频繁。”
  林如海看不上薛蟠这样的人,虽然现在这信上只是一言之词,没有证据,但云常的为人林如海是信得过的,八成应当都是真的。
  林如海还特意的叮嘱了黛玉,嘱咐她跟薛宝钗保持距离。
  她那哥哥是个混不吝的,身上还有官司,要是一个混劲上来了,又惹出了事,后悔就来不及了。
  林黛玉听到薛宝钗哥哥她身上有官司在身,就怔住了,薛家姐姐看起来很是可亲,怎么她那兄长却是这般性子?
  “那他们怎么还能来京……”说到一半她就收住了,黛玉知道这期间肯定是有人运作了。
  她有些失望地应下来了。
  黛玉在想要不要写信提醒一下迎春三姐妹,被林如海拦住了:“下回见面的时候再和她们说吧。”
  这样大的事贾家应该也知道才对,就是可能小一辈没有途径不知道,而长辈好端端的也不会主动提起。
  黛玉叹了一口气,问起迎春入八阿哥府上的事:“父亲,八福晋会不会……”
  林如海摇头:“黛玉,我知道你担心她,以她的性子,一开始或许会受些委屈,过后就好了。”八阿哥不傻,就算八福晋嫉妒,也会劝下她的。可能私底下有为难,但明面上,那是打圣上的脸。
  没多久,迎春进了八阿哥府上,第二日就有张氏、毛氏入八阿哥府了。
  京城中有不少等着看好戏的人,还有人在私底下开了赌局。
  赌八福晋会怎么应对,不过让他们失望了。
  迎春没有消息,其他人也没有,而且没多久,就传出了好消息,张氏有孕了!
  这对于至今没有子嗣的八阿哥府代表着什么大家都知道。
  八阿哥府上并没有大肆宣扬,但这消息还是很快传播开了,这对于八阿哥来说是个大大的好消息,不过相对应的,对于八福晋来说就不是了。
  因为八阿哥这么快就能让新进府的侍妾有了孩子,那么之前没有孩子的原因显然就在八福晋那里了。
  一时之间,八阿哥在京城里被不少男人同情:“家有悍妇啊。”
  “这八福晋啊,就是太过跋扈了,这么多年都没有给八阿哥纳妾,不然八阿哥早就子孙满堂了。”
  “听说啊,八阿哥经常被八福晋河东狮吼……”
  ……
  这个消息传出来,八福晋有一段时间没有出门,大家只能传一些“据说”、“听说”之类的话,不知真假。
  贾家在传出张氏怀孕的消息后就着急了,很想问问是不是哪里弄错了,怀孕的是贾氏?
  但他们着急没用,进不去,见不到人,有万般想法也只能自己憋着。
  在这焦急中,贾家也有了好消息,王熙凤也怀孕了。
  说来也是巧了,王熙凤管着家里众多事,忙忙碌碌是常态,正好薛姨妈有事找上门,送了一味香,话赶话,当时就点了一小块,结果王熙凤闻了就吐了,一看这样薛姨妈脸色就变了,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偷龙转凤,被人把有价值的东西换成了一般的次品,急忙请了大夫进门,结果大夫把脉后笑盈盈的拱手贺喜:“恭喜,二奶奶这是有喜了,已经快两个月了,不过最近奶奶或许是过于疲惫,需要卧床休养一段时日才好。”
  王熙凤不敢置信的摸着肚子,大喜过望:“当真?!”
  然后就是后怕,她最近都没有好好休息,家中人心浮躁,她也是,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身子异常,生下大姐儿之后她就盼着生个儿子,没有儿子傍身,终究腰板不硬。
  随后才注意到大夫说她过于疲惫,要是继续下去可能不好,王熙凤大惊,只是卧床休养的话就管不了家中琐事了,这管家权要让出去?
  她犹豫纠结一阵,还是在平儿的劝说下去和老祖宗她们推了,保胎要紧。
  王二太太听了这个好消息,嘴角动了动,她又怀孕了。
  怎么会?
  她是知道自己这个侄女性格的,给她戴高帽,“家中这摊子事怎么离得开你?”
  王熙凤被夸的有些飘飘然,但大夫的话还在耳边,所以哪怕不舍的,还是推了,“我这身子不争气,让探春她们几个帮忙管家,她们也该学一学了。”
  小姑子管家不可能长久。
  王二太太看了她一眼,又看了眼欣喜的探春:“也好,她们大嫂子也是个能人,就让她累一下,带带她们。”她儿媳妇管家也是没问题的。
  就不信她没有危机感。
  好消息可能是扎堆的,王熙凤胎儿一满了三个月,把这消息传出来,唐婉欣也怀孕了。
  她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是月事推迟了,请大夫去把脉,周大夫一脸笑:“恭喜大奶奶,这是有喜了!”
  唐婉欣喜不自胜,很快有人去报信,老太太当即就来了,拉着孙媳妇的手不愿意放开:“好好好!你可有不舒服的地方?想吃什么千万别客气!”
  等到琛玉从翰林院回来,听到这个好消息也不由得欢喜的背着手在屋里绕着唐婉欣转圈,憋了许久才憋出一句话,“你可有什么想吃的?”
  看孙子难得出现的傻样,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平日里也不见你笨嘴,怎么今日就说不出什么话了。”
  唐婉欣低着头,双手交叠放在小腹上面,羞涩的笑了。
  嫁到了林家,嫁给了林家这一代的独生子,她不用和其他妯娌勾心斗角,但压力也不小,因为这一代的子嗣压力就全都在他们这一房人身上。
  云舒瑶知道之后一阵默然,另一个孩子也要当父亲了,时间过得好快。
  算一算,她今年三十六,在现代被人称姐姐的年纪,现在这不仅当了外婆,还要当奶奶了!
  林如海欣喜过后则是庆幸,他很担心儿子会跟他一样,多年没有孩子,在那期间承受的压力是旁人想象不到的。
  这下好了,不管是男是女,都开了个好头。
  而梅姨娘听了这个好消息却是在自己的房里呆坐了许久。
  他们姐弟三人出生只隔一天,他们今年都是十八岁。
  但珞玉已经有了一对龙凤胎,现在琛玉也有了喜讯,只有她的瑛玉还没有好消息。
  梅姨娘心中难免忐忑,是不是当初用药生下的孩子到底是底子虚,所以才没有好消息传来?
  她心里有着这样的怀疑,然后再一次写信给她姨娘,若真是身体差了些,也不是没有办法。
  那种助孕药她不信世界上只有那两颗,一定还有!
  高氏看到了女儿的加急信,一脸苦涩。
  她要是还有,早就给女儿用了,生下林家儿子,不好吗?
  现在女儿再怎么着急,她也找不出来第三颗药了。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僧一道上门了,说是知道她的烦恼,可以帮她。
  高氏一开始是不信的,这两人看着就邋遢,还能有什么真本事?
  但当她亲眼目睹了这两位的神奇,她心中早就熄灭的火焰重新燃起:“大师,请助信女达成所愿!”
  于是,梅姨娘收到了一封信,姨娘要和弟弟进京了,而且她还会带着秘药进京!
  第114章 互相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