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244节
作者:玖拾陆      更新:2022-08-26 23:49      字数:2874
  季氏的考虑很有道理。
  人多,势众,却也累赘。
  就好似打仗时候,若是两军阵地摆开了对垒,自是兵力越多越好。
  可要是奇袭,就不能一味追求人数。
  得快、得出其不意,人数多了,速度反而会受影响。
  如今朝廷的消息走在了他们的前面,就不能和之前一样大摇大摆在官道上赶了。
  把其他人安顿好,留下身手最拔尖的,该绕就绕,能避战就避战,尽量往西。
  “这一带是谢羽知府治下,庆元四年的进士。”平阳长公主道。
  庆元四年,主考官正是林宣。
  谢羽算起来是林宣的门生。
  主考与考生,有师徒之名,但要说情谊,多数只是个面子交情,只偶尔几个,彼此特别对胃口,同朝为官,多有往来。
  谢羽算是林宣的门生里,师生关系很不错的一位了。
  文定乡君道:“直至去年,谢知府每年都会往定国公府送些土产做年礼。”
  “既有这层关系在,”侯夫人想了想,道,“他应该不会对朝廷的说辞深信不疑。”
  “是,以他的为人,定是心存怀疑,”林芷道,“只是朝廷的命令传到这儿了,不可能不设卡布防。”
  可要说防成天罗地网,应不至于。
  长公主问道:“先前二夫人说,去那庄子得有半月路程?”
  季氏颔首。
  “再往西去,两府交界处边上,我有个庄子,那儿也能住人,”长公主道,“谢羽让人守官道,不会寻上山,我们从山上绕,行得慢些,三五日能抵达庄子。”
  季氏一听就明白了,见侯夫人颔首,便道:“就去您的庄子。”
  长公主为这一日,不声不响准备了那么多年。
  她能拿出来用的庄子,肯定不会在朝廷的掌握之中。
  比起娘家的小庄子,季氏想,还是长公主那儿更安全。
  “等到了那儿,我们再商讨下人选,”永宁侯夫人开了口,“这一段可以绕,前头那几个州府地盘,就难说了。”
  闻言,平阳长公主呵得笑了起来:“侯夫人指的是祁阳?”
  祁阳府,颜氏一门发迹之地。
  先帝建元后,封岳父为辅国公,如今承爵的是皇太后的长兄。
  他们这一支外戚入京,亦有许多其他族亲留在祁阳。
  历任祁阳知府,不敢得罪颜氏族亲,甚至,为了保证颜氏一族的利益,后来任职的都是与辅国公府颇有利益的官员。
  如果说,有哪一地的官员最想抓住他们,非祁阳莫属。
  “是,”永宁侯夫人道,“祁阳是去飞门关的必经之路,他们只要不蠢,就会层层布防,甚至搜山。”
  杀,也得杀出去。
  第279章 庄子
  一行人在破庙休整,直至天黑。
  不能走官道,只能走山间小路,马儿跑不起来,速度必被拖累。
  再者,这一带的山上,树木不多,白日里在山上行走,只一会儿兴许能侥幸,长时间下来,一定会被人发现。
  地势不由人,他们无法保证脚下的每一步,都恰恰在守备们的视线扫不到的地方。
  因此,不得不选在天暗后,靠着夜色掩护前行。
  天光散尽了,官道设卡处,火把又被点上。
  秦鸾随着长公主与永宁侯夫人又去看了一眼。
  火把蔓延,隔几里就是一处。
  再往远一些,在目光触不到的地方,想来也有布防。
  看来,谢知府即便不信定国公府会造反,但他身为一府的父母官,依旧在认真做着朝廷吩咐的事。
  此地都是如此,那么,颜氏一族的地盘祁阳,防守会比现在还严密。
  当然,眼下,他们需要先走出这里。
  这几日没有月光,星子稀疏,底下看不到山上状况,山上前行的人也很难看清路。
  骑一段,走一段。
  一整夜时间,也走不了多少路。
  天亮找地方歇,天黑了尽量前行,如此折腾了六个夜晚,他们总算抵达了长公主说的庄子。
  位于两府的交界处,建在山上,地方不算小,养了许多鸡鸭,甚至挖了个水塘养鱼。
  从表面看起来,就是个城中大户的庄子,每旬往宅子里送新鲜的鱼与肉禽。
  庄子的管事是个三十余岁的妇人,她迎了出来。
  见到这管事,定国公老夫人仔仔细细地打量了她好一会儿,唤了声:“阿蕊?”
  “您还认得我?”管事捂住了脸,笑容憨厚,“哎呦这么个岁数还让人叫小名,真是怪难为情的。”
  一句话,把所有人都逗笑了。
  几夜赶路的辛劳,顷刻间散了很多。
  阿蕊管事引他们进去,也慢慢说着庄子的状况。
  秦鸾听她说话,渐渐的,勾画出了她的形象。
  阿蕊是小名,她娘家姓安,以前稍有些祖业。
  逢着战乱,那些祖产也不值什么银钱了,长辈们一年接一年的逃难。
  阿蕊在襁褓中就被长辈们抱着,一路东逃,辗转多年,最后投了先帝。
  乱世,人命不值钱,可人命又恰恰很值钱。
  先帝有野心,需要人来实现,或是从军,或是生产,粮草不会自己冒出来,得有人种、有人护。
  长辈种粮,阿蕊做家务,几个月后,她知道主公家的公主殿下操练了一支女兵。
  有二十几岁的小娘子,也有她这样连十岁都没有满的小丫头。
  阿蕊心动了。
  那之后,除了替家里分担生计,阿蕊还成为了瑰卫里的一员。
  姐姐们教她认字、算数,教她强身健体、拿起武器。
  最初,长辈们并不愿意。
  认字算数是好事。
  自家并非一字不识,若不是这几年逃难耽搁了,阿蕊也不至于就只认得那么几十个字。
  强身亦是应当,要不是阿蕊身体底子好,早几年更苦的时候,小小的女童就已经活不下来了。
  他们只是不愿她投军。
  可阿蕊坚持,白日操练,夜里熬着做家事,如此辛苦了一个月,长辈们也反对不下去了。
  说白了,乱世里生活,活到哪儿都是命。
  阿蕊做了几年的瑰卫。
  直到大周初建,瑰卫散时,她是其中年纪最小的几个了。
  也是因着年纪,她没有随瑰卫出城打过仗、运过粮,她们年幼的那一批,留在城里,传消息、补后需,跟着统领“内务”的房家姐姐管理库房、账册。
  那位房家姐姐,就是后来的皇太子妃,林繁的亲生母亲。
  那几年间,阿蕊长大了许多,也说了一门不错的亲事。
  先帝建大周,瑰卫里很少的一部分转成了“平阳公主”的女官,绝大部分,没有随着去新京城,而是随家里人回到祖籍,开始了普通生活。
  阿蕊也随长辈返回祖籍,尝试把安家的旧业重新做起来。
  只可惜,百废待兴时,困难重重,长辈们接连过世,她连守了几年的孝,又担负着重重的家业。
  男方那儿等不住,愿出礼金,解除婚约。
  阿蕊亦舍不得长辈,干脆当个老姑娘,用心经营自家事。
  直到庆元二年,她再次见到了瑰卫的牌子。
  以前带过她的一位瑰卫姐姐,不远千里来寻她,交代了她一件很简单的事儿。
  在山上,与隔壁府交界的地方,建个庄子,置安家名下。
  不用讲究、奢华,只要最简单的,能养家禽就好。
  也许哪一年,就会用得上。
  阿蕊照做了。
  而那个“哪一年”,她等了二十年。
  中间甚至想过,是不是长公主都忘了曾让她起一庄子。
  直至年初,那位瑰卫姐姐又来了,确定庄子状况后,说的是随时用得上。
  本以为可能还会等个一两年,没想到,不过半年。
  “前几个月,收了指点后,我就把庄子里的人都调去别处了,”阿蕊道,“前些天,京中道道消息传到城里,我就上山来了。”
  她不清楚长公主具体要做什么,但她知道,这处庄子要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