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吹嘘
作者:
飘依雨 更新:2023-06-12 22:58 字数:2153
“哦,这字怎么写来着?”
就算曾瑾菡说得再明白,张正书也是没印象的。要知道,这个“碇”字在后世,本来就不是常见字。
张正书肯定是要“不耻下问”的,不然怎么写契约呢?指望那汉子自己写自己的名字?恐怕是痴人说梦了,他自己都说了是大字不识一个。写名字?不存在的,能认得自己的名字都好了,但依照张正书看来,这周碇真是个文盲,还是百分百的那种。
“左边一个‘石’字加右边一个‘定’字便是了……”曾瑾菡有点无奈地说道,她都有点糊涂了,怎么这个未来夫君连这个字都识不得?怕是学了蒙学,看过《广韵》的孩童都认得吧!看来,张小官人的知识,都要还给蒙学先生了。
“原来是这样写的……”
不知道自己露出马脚的张正书,恍然大悟地说道。“看来,你这个名字大有寓意啊!”确实,之所以取名叫“碇”,也就是说周碇的父母希望他能停船上岸,不再做一个船家了。风餐露宿,没有一片瓦遮头的船家生活,其中的艰辛根本不为人知。唯有亲自体验过了船家生活,才知道什么叫贫苦,什么叫居无定所,四海为家,什么叫饱一顿饥一顿……
“小官人,小的……”周碇有点眼圈泛红,如今上岸的希望就在眼前,也轮不到他不激动了。
张正书笑道:“什么都别说了,你先回去告诉父母、小妹这个好消息吧!顺便再找十几个船家过来,明日我在‘京华报社’等你过来签契约!”
这汉子千恩万谢地走了,嗯,留下了一尾鱼。
“郎君,这鱼……”
曾瑾菡不曾下过厨房,看着这条已经不能动弹的鱼,还是有点害怕。
“今晚的晚餐有着落了!”张正书笑道,“你是想清蒸,还是香煎,抑或者是红烧呢?”
曾瑾菡狡黠地眨着一双美眸,低声说道:“若是我都想要,那怎么办?”这是在给张正书出难题啊!好在张正书厨艺已经顶级,并不怕她出难题。
“行,那就给你来个一鱼多吃!”
张正书是识货之人,看到这鱼就知道是上好的草鱼了,掂量了一下,足足有四斤重。这么大的鱼,足够拿来一鱼多吃了。所谓的“一鱼多吃”,其实就是用一条鱼做成好几个道菜。但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做法,像在后世的广东顺德,一鱼多吃就不同于其他地方。鱼头、鱼皮、鱼肠、鱼青、鱼腐、鱼羹、鱼片……都能入菜,让很多外地人都大跌眼镜。更关键的是,这一鱼多吃还非常美味!
而在其他地方,一鱼多吃常见的是炸鱼块、酸菜鱼、水煮鱼、糖醋鱼、鱼头汤……基本大同小异。其实,这也算是家常菜了,张正书做起来毫不费力。
“一鱼多吃?”
曾瑾菡有点不太明白,但看着张正书智珠在握的样子,立即撅起嘴,说道:“想来也不会太好吃……”
女人都是口是心非的,张正书就笑笑,没有说话。
……
汴梁城中,皇宫大内里。
赵煦在垂拱殿,召集重臣,商议政策。
“陛下,暗探来报,夏国已经聚集重兵,于平夏城外,天都山以北安营,距离没烟峡堡寨仅五十里。”说话之人,乃是枢密使曾布。曾布这人,也是官宦世家出身,在宋神宗时就是新法的坚定支持者。但是在后来,曾布与王安石等人的观念起了冲突,被贬谪饶、潭、广、桂、秦、陈、蔡等地。可以说,曾布半生奔波,都在为回到中枢努力。
后来赵煦亲政了,曾布才得以回到中枢。但是章惇并不喜欢这个投机取巧的曾布,所以曾布在赵煦一朝并不算重臣。原本这一次“内部会议”是没他份的,只不过事关战争,枢密院摇身一变成了“猪脚”之一,曾布才能出现在垂拱殿之中。
章惇皱眉道:“有多少人马?”
“据暗探、逃俘所言,可信夏国已聚起百余万人马!”
曾布一脸严肃地说道,虽然他是政治投机者,也就是官场上典型的墙头草,但他也是有自己的坚持的。虽然,被章惇“发配”来枢密院,曾布很不爽。可文人掌兵,却是文人的恶趣味,也是证明自己“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绝好途径,曾布是不会没有作为的。
这时候,中书侍郎李清臣皱眉道:“曾枢密使所言可有误?夏国人口不过七十多万户罢了,百万兵马,如何可能?”
确实,李清臣有异议是正常的,没理由西夏只有三百万人口,却把三分之一的青壮都摆在战场上吧?
哪怕党项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全民皆兵之下,可也不能把所有青壮都拉到战场上啊!别说什么,只要把西夏人打灭十余万,西夏就大伤元气了。百多万人马,根本不可能。
其实,这也是从中国学来的伎俩,故意夸大军队,以壮声势的。说白了,就是在吹牛,在恫吓对手。
举个栗子,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曹军酒号称有八十万大军,可当时整个中国就只有千万人左右。曹操只占据了北方,半个中国而已。哪怕北方人口众多,可历经了黄巾起义、诸侯争霸的影响,早已十室九空,人口十不存三四了。怎么算,曹操也凑不出这所谓的八十万大军,况且还要有不少于作战人数的后勤人员。地还要不要种了?日子还要不要过了?所以,曹操所谓的“八十万大军”,至多不过二十万人罢了。
不过,牛还是要吹的,不吹怎么能在心理上占据优势?不吹牛怎么鼓舞士气?
说实话,古代的战争基本没啥技术含量,要是两军对垒,真正能正面接触的,就那么一小撮人罢了。说是三军,其实最能打的还是先锋军。其余人马,不过是“以壮声势”罢了。之所以“兵不在多而在精”,其实是在说精锐的士卒,而不是说那些炮灰。炮灰只能打顺风仗,而不能打逆风仗。
可神奇的是,士气是会传染的。万一整个军队都怕了对面,哪怕先锋军再能打,一旦后方不稳,也是能被猪队友说拖累,最后兵败如山倒。
士气的重要性,在冷兵器战争时不言而喻。吹嘘己方军队人数比对面多,就能形成一定的心理优势。再辅以一点点心理暗示,士气就会猛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