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作者:
余生田 更新:2024-10-25 17:25 字数:1966
在洪家和洪奶奶说了会话,问了洪叔洪婶儿,知晓他们是上山打猎去了,俩人送完了礼喝了茶,便下了山。
洪奶奶还想送他们一段,余冬槿连忙推拒了,只让她送到了门口。
回去路上,余冬槿回头朝着洪家的位子看了一眼,对遥云说:“我发现洪奶奶好尊敬你哦。”
遥云:“毕竟,他们靠山吃饭,而我就是山。”
余冬槿:“……有道理。”
回去之后,俩人又没得闲,打好了刨丝器,把家里大半的红薯磨出来了,收拾了家里所有的桶和盆用来沉淀出淀粉,第二日淀粉沉淀下去后,把上头的水分打出来,又拿出了晾稻谷的席子扫干净,开始晒淀粉团。
几家邻居来给他们送月饼,看见李家这般的忙,忍不住好奇的围观。
余冬槿也没瞒着,将制作红薯淀粉的方法详细告知,并让他们可以和其他村里人说一说,如果他们家做出来的淀粉品质好,他家花钱收。
乡亲们听了却有点犹豫,还是预备等一早去了镇上卖粮的家里人回来再说。
红薯是新粮,他们让村长问过官老爷了,官府也是收这个的,就是不知价格,这回他们上了镇里,除了卖粮,还有就是得问问这收买红薯的价钱。
余冬槿听了,说:“行,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定价,本来也准备先了解一下,等回头长贵大伯带人回来,我问问他再说。”
村里人今天一早派队伍出了村,他是知道的,他们家的牛和牛车都被借走了来着。
村民们点头说是,还是得先了解了解价格才行。
不过虽然现在还谈不成买卖,但有新东西学,他们还是很热情的,一个二个听余冬槿说都听得认真。
不过这淀粉做起来简单,也不用动脑子,大家一听就会了,听余冬槿说这种灰面也可以用来包饺子做面条,大家纷纷想要尝试一下,都预备回去也做起来试试。
余冬槿连忙提醒,“这种面粉和红薯本身一样,吃多了烧心不好消化,你们注意不要一天到晚老是吃这一样,还是得吃米饭才行。”
大家点了头,说了明白,便纷纷散了。
第111章
红薯淀粉还要晒,这个急不得,一家人有太阳就把竹席摆出来,没有就收。
这天下午挺晚的时候,廖长水赶着他家的牛车回来了。
他们问过了镇上收红薯的价格,得知官方报价很低,一石红薯差不多只有未脱壳的稻谷的四分之一的价钱,一石稻谷现在的官价是四两五钱并六十文,也就是四千五百六十文,一斤是三十八文。
这样算,一斤红薯也才十文不到。
余冬槿想了下红薯一斤的出淀粉量,按现代的数据来,一斤红薯大约出个百分之二十到二十八不等的淀粉,他就取个中间值,按百分之二十五算,如果按官价来,给村里人算上手工费,那他一斤淀粉出个四十三的价格应该可以,如果是直接收粉条,可以再加个三文手工费,算四十六文,和陈米的价格差不多。
他谢过了长水叔的告知,并告诉他他们家再过个五六天,要开始做红薯粉条,他们家要是感兴趣可以过来学,又拜托他回去路上帮他们和其他邻居们说说。
李家独门独户的,与邻居们都隔得远,有个什么都不好通知,只得拜托长水叔顺道说一下。
廖长水自然不会不答应,说了好。
晚上,他和遥云还有爷爷商量了下,大家都觉得行,但是红薯粉丝不能一下子收那么多,乡下人为了赚钱那是绝对不会嫌麻烦,很能想办法的,他们若是不想家家户户都把家里的红薯做成粉条来卖给他们,就要定个量。
余冬槿想也是,他还要淀粉用来干别的呢,都做成了粉丝可不行,于是定下了每户只收十斤的量。
到了第二天的中秋节,晚上,余冬槿在院子里安排了樟子肉火锅,獐子是余冬槿早上说想吃火锅,遥云上山抓的幼獐,特别新鲜。
他们搬出了大桌,新鲜的獐子肉被片成薄片,分成各种部位装盘,配上鲜蔬,用余冬槿从寻味楼那里拿来的鸳鸯锅煮上半锅红汤半锅清汤,配上油碟辣椒和各种调味料,把大桌摆的满满的。
驱蚊草被点燃,拜月祭月的香案也被放在了月下,香炉、月饼,还有两个女孩采来的鲜花,被整齐的摆在香案上,一家人拜月燃香后,便开始品尝起美食。
这新鲜的樟子肉味道是真好,因为还是獐崽,肉质嫩不说还没有老獐子的肉腥味,不必放太多调料,只需在清水中一烫,再沾上点小料,就十分的美味了。
余冬槿吃的满口鲜香,看一旁的儿子实在是可怜,就挑了一片挺大的,肯定不能让他一口塞了的里脊肉烫了,把汤水弄干净吹得半凉,给他拿着让他慢慢用他那口米粒牙啃。
余冬槿:“好好吃啊,果然,火锅就是最棒的!”
桌上的彩芽四人纷纷点头,都觉得味道好。
遥云:“等过几天,我再去一趟山里,看看能不能抓到小鹿,鹿肉味道更好,也更滋补。”
余冬槿听得口水直流,“行!我还没吃过鹿肉呢。”现代虽然有很多合法的梅花鹿养殖场,但他是真的没试过鹿肉,不过已经久仰大名。
吃完了火锅,一家人歇了歇,又对着月亮分吃了几个月饼,也应应景。